珞珈讲坛第93--95讲预告-武汉大学
珞珈讲坛第93--95讲预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立信、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将分别于2015年3月18日下午14:30,3月20日下午14:30和3月23日上午10:00在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主讲珞珈讲坛第93、94和95讲,题目分别是:“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五十年”、“数据科学与信息产业”和“人工光合太阳能制氢研究的进展和挑战”,届时欢迎广大师生参加。需凭校园卡入场。

附:
戴立信院士简介
    戴立信(1924-),祖籍江苏句容。有机化学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考入沪江大学化学系,次年转学至位于贵州的浙江大学。194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曾工作于上海钢铁公司、华东冶金局等单位。1953年调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入所为助理研究员,1960年提升为副研究员,1986年为研究员。早年从事金霉素的提取和合成研究。20世纪60年代进行有机硼化学和一些国防科研项目研究。80年代以后研究领域多在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化学,特别侧重于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合成等。曾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黄量院士共同负责国家基金委重大课题“手性药物的生物学与化学研究”。近期主要在高选择性有机合成反应,特别是不对称合成方面开展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共200余篇,编著或翻译著作多本,并共同主编二本论著:“Chiral Ferrocenes in Asymmetric Catalysi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Wiley-VCH, 2010) 和 “Organic Chemistry—Breakthroughs and Perspectives” (Wiley-VCH, 2012).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4年手性中国终生成就奖等奖项。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等职,以及第19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金属有机化学会议和第七届IUPAC国际杂原子化学会议共同主席,现还担任三种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和分析专家。
 
鄂维南院士简介
    鄂维南教授,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198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所硕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1989-1991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访问。1991-1994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94-1999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先后任副教授、教授。1999年9月起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及应用与计算数学专业教授;2000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2011年起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2011年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鄂维南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及其在力学、物理、化学和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大数据的数学理论研究。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1996年获得了美国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总统奖,1999年获得冯康科学计算奖,2003年获第五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家大会Collatz奖,2009年和2014年分别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Ralph E. Kleinman奖和Theodore von Kármán奖。现担任973项目“非结构数据的统计学习”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
 
李灿院士简介
    李灿,1960年生,院士。现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主任、亚太催化学会主席。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国际催化奖,2005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8年当选欧洲自然和人文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获中国催化成就奖。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研究,包括绿色催化研究,燃料超深度脱硫等环境催化研究,多相手性催化研究,DNA催化研究以及原位光谱表征研究等。近年来,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太阳能电池、光电催化等人工光合催化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近600余篇,其中近400余篇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总引次数万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00余件(60余件已授权)。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和大会报告近百次。


发布单位: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发布日期: 2015-03-12